您的位置:

【人情味医者】今日讲述:厦门市第三医院骨科刘忠国
文章来源: 日期:2015-10-22 
   
    医者仁心、人文关爱,一直以来都是厦门市第三医院医护人员谨遵的职业操守和服务原则。厦门市第三医院也以“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履行着对患者以人为本的承诺,得到了广大患者的好评。这家近百年的老牌医院,是如何用其独到的医者仁心来服务患者的?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医院,来品读这家品牌医院人情味医者的人情味故事。
医 言 医 语
  关于疼痛:医生不能只是治病或者让患者不残废,还要让患者减少疼痛,内心感觉温暖,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满意。
  关于医患:把患者当亲人,从心底关心他们,学会换位思考,患者可能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关于风险:现在的老年患者多,不能因为治疗有风险,医生就选择放弃。医生要对自身有更高要求,让老年患者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关于职业:一位好医生,总是努力把技术和关怀做到极致。
    ———刘忠国 人 物 名 片刘忠国  现任厦门市第三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
  从医21年,让众多患者扔掉拐杖,重新过上健全人的生活;紧跟学科前沿,在技术上精益求精,成为集膝关节镜、肩关节镜、腰椎间盘镜等微创技术于一身的技术引领者;应用关节镜技术进行保留韧带的前、后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肩袖、肩关节盂唇损伤修复术及近年成熟发展的间盘突出腔镜下摘除术等一系列高难度微创手术年近200例;信奉医者仁心,在全市医疗系统中率先引入病历随访系统、疼痛关爱病房等,延伸关怀与服务;视患者如亲人,始终保持对生命的敬畏之心,致力于做有价值的好医生。
  2012年,被评为厦门市同安区拔尖人才。
  从医21年,年手术量400台,再忙他都不会忘记问问患者“感觉会不会疼”。这样看似简单的询问,却让患者倍感温暖。在市第三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刘忠国看来,不是躺着进医院的骨科患者出院了医生就完成任务了,只有患者彻底康复,扔掉拐杖,治疗才算彻底。因此,刘忠国引入病历随访系统,把关怀延伸到院外,用行动诠释医者仁心。疼痛关爱病房
  “你们是病人的天使,一个微笑、一个动作、一个医术精湛的团队,厦门第三医院骨科,你们做到了,伤痛让我收获温馨,懂得生命的分量。”出院时,患者林银花在调查表上写下感受。住院期间,林银花清楚地记得主刀医生刘忠国的叮嘱。刘忠国的温柔口气让林银花放松了许多,鼓励的目光让她化解了恐惧,术后的嘘寒问暖让她减轻了疼痛。
  前不久,一名40多岁的江西患者再次来到第三医院骨科。两年前,他曾在三院做过骨折内固定术。这次,他因再次骨折受伤来做手术,却发现一点都不疼,其实是三院骨科对疼痛做了提前评估。
  “过去是患者喊疼,现在是提早介入超前镇痛。”刘忠国说,两年前,三院骨科率先在全市医疗系统中设立疼痛关爱病房,对围手术期患者进行疼痛关爱,提前介入评估疼痛分值。每名骨科患者的病例后面,都多了一页“疼痛评估记录表”,而且患者一入院,就有护士跟踪疼痛情况。
  刘忠国说,医生不能只是治病或者让患者不残废,还要让患者减少疼痛,内心感觉温暖,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满意。人常回院走访像探亲
  一名15岁少年的左腿在突如其来的车祸中被卡车碾断了,膝盖以下部位血肉模糊,骨头和软组织都碎了。少年被送到第三医院时,没有哭,眼睛盯着自己的断腿,眼神流露出无助和绝望。10年后,刘忠国仍记得当年送医的少年。
  “腿是保不住了,但他还那么年轻,我们要争取保住他的膝盖,以后可以装假肢,可以正常走路,还可以跑可以跳,看不出异常。”刘忠国在征得家属的同意后,和团队研讨治疗方案。少年的左腿膝盖骨露出来,需要从右腿取皮肤移植覆盖,才能保住关节。“你放心,只要配合把关节保护好,我们可以让你走路不瘸,外人一点也看不出来。”手术很顺利,3周后,少年出院了。
  “刘医生,你还认识我吗?我走给你看看。”3个月后,少年回来了。住院期间,少年几乎不说话,从来不笑,但这回开心地笑了。刘忠国说,如今少年结婚了,孩子已经3岁,自己还当起老板,每隔一两年,都要回骨科走一走。
  “把患者当亲人,从心底关心他们,学会换位思考,患者可能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刘忠国说,医生有责任帮助患者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不给我治,我生不如死。”84岁的黄必朗老人退休前是一位校长,送到第三医院时,他吃力地拄着拐杖,只能勉强走上10米。黄必朗患的是膝关节炎,关节已经痛得走不了路。
  “患者已经80多岁了,要不要冒险手术,不仅患者犹豫,家属也担忧。”刘忠国说,在征得患者和家属同意后,他决定冒险,做膝关节置换术。结果术后3天,黄必朗就能下床,一个月后就出院了。没多久,黄必朗专程到骨科来答谢,“老人家说,现在腿可好了,还打算去参加运动会呢。”陪同的儿媳妇笑说。
  刘忠国说,现在的老年患者多,不能因为有风险,医生就选择放弃。医生要对自身有更高要求,让老年患者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曾有一次,同安区残联请医院为一名60多岁的阿婆评估伤残情况。阿婆孤苦无依,饱受髋关节关节炎的困扰,6年没有离开过村庄,严重时,甚至连自家门槛也迈不出去,一日三餐只能靠左邻右舍接济。刘忠国建议帮老人做手术。为此,他多方奔走,最终帮老人促成手术,还减免医疗费。术后一个月,老人就能出门买菜了,生活大不一样。“这就是做医生的价值。”刘忠国说。做起
  “弯个腰,骨头又断了!这已经是5年来的第3次了!”同安的柯阿婆被送到三院骨科时,腰椎骨异常脆弱。因骨质疏松,阿婆的椎弓根变得狭小,只剩5毫米,椎体高度从原来的两三厘米被压缩到七八毫米,像银币一样薄,手术异常艰难。“手术需要用直径4毫米的针穿刺5毫米的椎弓根,要做到分毫不差。”刘忠国说,腰椎微创椎体成形技术让卧床半年的阿婆在术后两个小时可以下床走路。
  刘忠国一人同时掌握膝关节镜、肩关节镜、腰椎间盘镜微创腔镜技术,这在厦门地区独此一人,即便放眼全国,也不多见。仅膝关节镜手术,他一年就要开展150例。“医者仁心,必须敬畏生命,尤其在今天的‘微创时代’。”刘忠国说,做微创手术的医生,需要耐心、细心、准确。
  “手术必然有创伤,微创手术为患者提供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的手术。做好了,就是对人文关怀最好的体现。但微创手术是把风险留给医生。一位好医生,总是努力把技术和关怀做到极致。”如何成为一位好医生?“先做一个好人,有细心、耐心、同情心,有爱心,才可能做一个好医生。”刘忠国说。